第3章
季雨晴有點落寞地說:
「每天都是一樣地過,再數過三百多個日夜,不就又能把你們盼回來了嗎?」
我這才意識到,新年這段短暫的團聚,卻可能是老人們一年裡最鮮亮的一段回憶。
我看向這位把青春奉獻在青山村的好書記,提議道:
「不如我們辦場村晚吧。」
13.
離別總會到來,所以更要讓相聚的每一天都有意義。
說幹就幹,我負責拉贊助,季雨晴負責統籌,直播間的網友們也沒闲著,都成了《我要上村晚》的野生評審官。
【王叔的花腔男高音是跟家裡羊學的吧,待定!】
【我 pick 張姨的紅高粱模特隊!!直通村晚!】
【太奶奶還坐著輪椅呢,就被你們這群小登推上舞臺跳手勢舞了,不通過!】
網友們說,這兩天審核著青山村的村晚節目,對村晚的期待程度已經遠超春晚了。
【青山村村晚能留到年三十兒辦嗎?我實在是想看這個!】
【村晚疑似被春晚打壓,央視有本事就讓村晚來給你分分流!】
【唉,今年沒能回家,要是有人能像這樣帶著我爸我媽玩兒該多好啊】
今年過年,青山村實實在在地成了互聯網頂流。
青山村的互聯網雲村民們恨不得把自己父母打包送來,以彌補不能闔家歡樂的遺憾。
青山村村晚的雲監工們熱情高漲,甚至覺得村晚能和春晚碰碰高低。
我看著評論汗流浃背,可沒成想,央視真的來了。
季雨晴已經被天降的大餡餅砸暈,暈頭轉向地找到我:
「央視要採訪你!採訪我!採訪青山村!」
14.
看著攝制組的鏡頭在村晚前支起,我仍然有一股強烈的不真實感。
我在團裡的時候都難登上央視的舞臺,可現在,央視的鏡頭就在臺下,記錄著我,記錄著青山村的故事。
回村前,我覺得內娛再也不會有屬於我這個糊咖的舞臺了。
而我現在,正站在自己親手搭建起來的舞臺上,臺下有看著我長大的村民,有我一起長大的朋友,還有我從未奢想過的央視攝制組。
我像個陀螺般忙前忙後,主持控場報幕,給爺爺奶奶合唱團做指揮,給阿姨們的廣場舞領舞,絲毫不知疲倦。
我拜託央視的專業攝影師為全村的村民照了大合影。
青山村第一屆村晚圓滿收官,我想今後無論我們這群年輕人在不在,這個傳統都會延續下去,村民們都能過個紅紅火火的年。
熱鬧散場,舞臺空蕩。
我怔怔的望著燈光還未熄滅的舞臺出神。
攝制組的導演注意到了在角落的我:
「沈薇,今天的晚會非常精彩,辛苦你了。」
「隻是我們還差一組鏡頭,你願意上臺為我們再跳一支舞嗎?」
毫無準備的我有些錯愕:
「可是現在沒有觀眾,我......」
導演隻是含笑看著我:
「我知道你做好準備了,是嗎?」
是的,我一直準備著。
我為這一刻準備了很多年,可從來都沒有機會被看到。
我曾對那個虛無縹緲的機會感到絕望,而現在,機會降臨了。
15.
經紀人的預言居然成了現實。
央視叫我「田野裡的偶像」,說我是「扎根泥土的追夢人」。
青山村成了鄉村文化建設的優秀典型,青山村的村晚也真的登上了央視,陰錯陽差地實現了網友「跟央視碰一碰」的玩笑話。
而更令我沒有想到的是,在央視拍攝的紀錄片裡,導演不僅記錄了村晚,採訪了村民,介紹了村委會幹部,而且真的把我的舞臺,放到了紀錄片的結尾。
所有的置景都已撤去,隻有追光燈打在臺上女孩的身上。
可她仍然充滿熱情地舞動著,因為這是她曾經熱愛過,追求過的舞臺。
屏幕上緩緩浮現起一行字幕:
【生活把我拍進土裡,可我是一顆種子】
我夢寐以求的舞臺,導演以這樣一種方式送給了我。
【好感動,內娛沒有給沈薇的舞臺,央視給了】
【那也是沈薇自己為村裡人搭起來的舞臺!】
【隻有幹過的人才知道,鄉村振興有多不容易】
我隻是個跌跌撞撞闖進娛樂圈的普通人。
從小,就算身在大山,就算是單親家庭,母親也願意送我去鎮上學跳舞。
後來母親不在了,隻有外婆照顧我。
村裡人不知道藝考是什麼,可還是騎著摩託送我去車站趕赴一場場的集訓。
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沒有後臺,支持我追夢的家人,我有整整一村!
這就是家鄉,當你要出門闖蕩時,它會無條件支持你,而當你想要回家時,它會張開雙手擁抱你。
既然已經誤打誤撞地踏上了這條路,我想,我應該幫青山村走得更遠。
16.
「所以,你們都要走了嗎?」
盡管我有預想過年後的分別,可我沒想到,走的不止是李哲,還有季雨晴。
「我的任期是兩年,現在要調回市裡了。」
「謝謝你,我們的大明星!多虧了你,我在青山村的最後一段日子收獲了很多。」
季雨晴工作認真有能力,在經歷了兩年的基層鍛煉後,一定能繼續發光發熱。
而有了在青山村的工作經歷,我相信,她今後的路一定會走得很好。
我們的好書記,值得去往更大的平臺。
李哲也來向我道別:
「我申請了海外的博士,開年後就要出國了。」
我知道他要走,卻不知道這一別就將是異國他鄉:
「本來李叔就天天念叨你讀書讀不到頭。現在出國了,他能舍得?」
李哲嘆了口氣:
「肯定是舍不得的,看著他把挽留的話說一半又咽回去,我的心裡也難受。」
「可是最尖端的課題組在 B 國,我要出去學習,把知識帶回來,這樣才不辜負這麼多年的求學啊。」
我更沒有什麼立場說出挽留的話,隻是心裡有點悶悶的:
「你是我們這一輩最有出息的了!想做什麼就去做吧,肯定能做成的!」
「隻是你們都走了……沒事,這回換我在青山村為你們守著!」
李哲一向能聽出我話中的情緒,這一次,他輕輕抱住了我。
擁抱很短,一觸即分。
像是朋友間體面的告別,又像是克制到極點的不舍。
他說:
「我也相信,你想做的事情都會做成的。」
「等我回來,好嗎?」
17.
人有了要忙碌的事情,一年時間就過得飛快。
這一年裡,我帶著青山村的特產全國各地飛。
我上了許多綜藝,也接受了很多採訪。
我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:
「你還想回娛樂圈當偶像嗎?」
每當此時,我隻會笑一笑:
「我一直都是偶像啊!我可是咱們青山村的大明星呢!」
我仍然會唱歌,會跳舞,隻是舞臺換成了田間地頭。
可這又有什麼關系呢?
村民們總會積極地為我布景,給我喝彩。
網友們說,有朝一日,一定要來青山村看一場我的演唱會。
比起一年前看不到未來的迷茫,現在的我正在真真切切地讓青山村變得更好。
我好像有點領悟了,什麼叫作鄉村振興。
我願意把熱愛與青春,澆灌在家鄉的土壤上。
我樂見原本貧瘠的土地,生出理想與自由的花。
自我實現與回到家鄉,兩者其實並不衝突。
故鄉,也從來不是我需要甩脫的包袱。
網友說我很努力,但我想說,我很幸運。
我被故鄉託舉著,看到了更多更遠的風景。
回饋,隻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18.
又是一年,年關將至。
隻是這一次,青山村的第二屆村晚,要由新來的大學生書記全權負責了。
不過, 他可不是孤軍奮戰。
這一年時間裡, 青山村的年輕人回來了不少。
我在村裡開起了公司,嘗試著招募更多的返鄉青年。
村裡的農產品賣得越來越好了, 我們需要有年輕人來做宣傳, 做品牌。
他們返鄉後也拍起了視頻,記錄起了青山村, 也喜歡帶著爺爺奶奶們出鏡。
振興和發展, 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。
當故土豐沃到足夠滋養孩子們生長時,選擇回歸便不再艱難。
有了他們在, 今年,我可以進城幹大事了。
我要上春晚啦!
沒錯, 不是青山村的村晚,而是真真正正全國直播的春晚。
盡管隻是合唱裡短短的一段鏡頭, 但仍然是我曾經想都不敢想的榮耀。
當我在鏡頭前唱出那句「綠水青山間, 我們共建家園時」, 屏幕另一端的青山村村民也在廣場上歡呼鼓掌。
青山村的雲村民們也難掩激動:
【俺們村的大明星真的上春晚了】
19.
春晚錄制結束後,我趕著回青山村過年。
今年回村的人更多了, 村裡指定熱鬧!
季雨晴已經和我說好了要回村給大家拜年, 倒是李哲在國外似乎趕不回來。
我正遺憾著今年不能團聚,李哲的電話就打了過來:
「新年快樂!」
我舉著電話,卻感覺視頻裡的聲音似乎和現實產生了交疊。
我猶豫著轉身,發現記憶中的那個身影, 正攙扶著外婆向我緩緩走來。
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湧出了眼眶:
「你們兩個大騙子!不是說國外不放假的嗎!不是說不願意來北京的嗎!」
外婆笑呵呵地說:
「你忙著春晚彩排, 哪裡還能顧得上我呢?」
「是小哲偷偷給我打電話,說等結束了再一起帶你回家過年。」
我轉向了那個朝思暮想的人,一時之間除了掉眼淚,卻再也說不出話來。
「外面冷, 我們上車說。」
李哲一點一點地為我拭去臉上的淚痕, 一手牽著我,一手扶著外婆走向車裡。
「我和外婆一起看了直播,你表現得特別好,我們都為你驕傲。」
我不自覺翹起了嘴角, 嘴上卻仍記著這倆人瞞我的事兒:
「叫誰外婆呢!是你外婆嗎你就叫。」
李哲不由得委屈:
「都叫了二十多年了,怎麼就不能叫了?」
隨即, 他好像又意識到了什麼,正了正神色,認真問我:
「那請問我們的大明星可以給我一個機會, 讓我從今以後都能好好孝順外婆嗎?」
外婆隻是笑眯眯地看著我們,我被看得有點不好意思, 賭氣般扭過臉去, 輕輕說:
「又沒人攔著你叫了, 誰叫你騙人的。」
外婆拍拍我的手:
「這叫浪漫, 叫驚喜,早知道這樣就不讓小哲帶我這個電燈泡來了。」
我和李哲忙不迭向外婆解釋沒這個意思, 發現外婆的眼神玩味地在異口同聲的我倆身上流轉, 這才意識到, 又被這個七旬老太拿捏了。
行吧,都見了二十多年家長了,還能反悔不成。
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送我們離開了首都。
皑皑白雪下, 我的身側是此生唯一的親人,我的前方是自己選擇的家人。
而我們正在駛向,我們共同的家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