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
16
我們去了全村當兵的人家問過,他們都沒見過沈不言和我大哥,又去鎮上和縣城打聽,依然是說沒見過。
他們就這樣杳無音訊,生S不明。
娘和沈姨平日裡說的話越來越少,總喜歡站在門口,朝著邊關的方向看。
我已經十七歲,快十八了,婚事早就耽擱下。
很多媒人上門說親,我都給拒了。
這些年,很多年輕人外出打仗,沒有適合的男人,女孩子的婚事很多都被耽擱了,也不多我這一個。
現在年輕人回來,到處都是說親成親的。
我家中有些銀錢,長的不錯,還有手藝,來說親的人絡繹不絕。
其中一個,就是剛從戰場上回來,據說還打的不錯,拿到了很多賞銀,家裡日子富起來,還準備蓋五間大瓦房做婚房。
「小夏過去就是好日子,你們可別再猶豫,過了這村兒可就沒這店兒了。」
我娘也問我要不要再考慮考慮,我搖頭。
「如果真要找,就招贅吧。」
哥哥跟沈不言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,我希望他們回來,但也要做最壞的打算。
沈姨和娘的年齡越來越大,不語還小,若是我也出嫁,家裡再少一個人,她們三個人隻會更加孤單。
我娘摸著我的頭嘆氣,允了我的想法,開始跟媒人說我招贅。
媒人不禁撇嘴,「這肯入贅的可都不是什麼好的,你們這麼著,不是把大姑娘耽誤了嗎?」
我娘還是堅持招贅,媒人隻能說盡量給尋摸個靠得住的。
但相看了幾個都不行,媒人有些不耐煩,事情又耽擱下來。
就這麼拖了半年多,梁王突然造反了。
原因是梁王在邊關大捷,在軍中建立威望,很多將領以他馬首是瞻,皇帝又開始猜忌,想除掉梁王。
想出來的辦法也實在是歹毒,竟然是設計讓梁王帶兵平西北之亂,跟外敵裡應外合設計梁王。
梁王戳穿了皇帝的陰謀,打退外敵,帶著兵馬直接衝著京城而去。
剛過了沒幾個月好日子,又開始出亂子,百姓們人人自危。
而梁王這一路打的勢如破竹,一個月的時間就衝到了京城,又半個月,京城傳來消息,改朝換代,皇帝換了。
梁王贏了,當了皇帝。
原來的皇帝成了階下囚。
沈姨緊張起來,盯著告示看了又看,晚上輾轉反側。
我娘晚上跟她悄悄聊了好久,最終沈姨帶著東西,準備自己進京。
她走的時候,讓沈不語跪下。
「從今天開始,秦錦心便是你娘,你隻有這一個娘,要孝順她,敬重她,記住了嗎?」
沈不語哭著抱住她的腿,「娘,我也去,我也是沈家人。」
她一向乖巧,這還是她第一次不聽話。
沈姨狠心推開了她。
「你哥生S不知,如今沈家就剩咱們兩個了,你得活著。若我S了,你就當沈家沒了,忘了以往,作為秦不語活下去。」
沈姨進京的路剛走到村口,就被堵住了。
因為前面來了大部隊,兩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年輕人帶著一些小兵,朝著村子急切奔來。
到了近前,帶頭的兩個便下了馬,衝著我們跑來。
其中一個還絆了一跤,差點摔倒,踉跄了幾步才穩住。
看他那樣,突然想起七八年前的那個雪夜,我衝著娘她們跑過去的樣子。
那時候黑夜壓頂,繁星被雲霧遮蓋,雪花點點,飄落而下。
但那時候已經是春日,雪花落下,化作春水,滋潤大地。
希望,總是在最黑暗的時候悄悄到來。
跑到近前,便看清,那是已經好幾年不見的大哥和沈不言。
大哥黑了,瘦了,長高了些,看著更健壯了,更像個大人。
沈不言也長高了,隻是年紀小,還是少年模樣。
他們都穿著黑色鎧甲,看起來威風凜凜,就像沈姨講的故事中的大將軍。
兩人到了近前,撲通跪下。
「娘,我們回來遲了。」
沈不言更是抱住了沈姨的腿,「娘,我們為沈家平反了。」
17
相聚的場面總是很混亂,兩個娘對兩個兒子又是抱又是打,哭著責罵,鬧的都成了大花臉,才趕緊回家去說。
關了門,大哥和沈不言說了這些年的事。
原來沈不言從一開始就是奔著梁王去的。
他想給沈家平反,隻能從梁王身上下手。
梁王軍功大,在軍中威望高,當年奪嫡之戰雖然沒正面參與,但也受皇帝忌憚。
想活下去,要麼隱忍,要麼造反。
沈不言就跟在梁王的部隊裡,在大哥的保護下勇猛S敵,一點點往上爬。
他雖然年紀小,但是武藝高,而且熟讀兵法,又在沈家耳濡目染,很快就立下戰功,跟哥哥一起步步高升,到了梁王身邊。
終於,打退外敵,又看梁王被猜忌,最終跟著梁王起兵謀反,進了京城。
梁王剛當了皇帝,正想著怎麼處置舊皇,他便拿出當年沈家一案的證據以及名單,請求新皇梁王徹查當年冤案。
沈姨小聲說,「梁王謀反,皇位來的不正,正想找正當理由呢,你們送上去的案子對他來說可謂是正中下懷。」
大哥猛點頭,「不言就是這麼說的,皇帝也很快就徹查當年的案子,牽連出很多冤假錯案,還了沈家清白。」
「沈姨,皇帝還想見您呢,說要把將軍府和當年查抄的沈家家財都還回來,還有賞賜。」
沈姨沉默了半晌,沒說話。
我娘推了她一下,「說話啊,好不容易達成所願,怎麼還矯情起來了?」
沈姨瞪回來,很是幽怨,「京城如今局勢不穩,各種勢力都在觀望,我們現在回去,無疑是衝到了風頭浪尖上,這時候回去,不容易啊。」
我娘笑道,「那你不也得回去,拿回你們沈家的榮耀?」
沈姨琢磨了兩天,還是回去了。
這一次,她帶了沈不語。
我大哥也跟著回去了,他現在是個將領,威風著呢。
全村人都知道,我大哥做了將軍,還知道沈姨原本是京城沈家的貴人,現在是平反回去享富貴去了。
有好事兒的人就問,「陸軒他娘,你們怎麼沒跟著回去?」
「對啊,你們也跟著回去,這陸夏想要個什麼樣的夫婿不行啊?」
「是不是沈家娘子忘恩負義,把你們忘啦?」
「人家是京城貴人,哪兒看得上咱們這莊戶人家?」
我娘沒搭理他們,隻是把店裡的生意攏了攏,打算盤出去。
她年紀大了,早些年太勞累,身子有些虧空,不能再操勞了。
聽說她要關鋪子,我那總愛來吃飯的小師兄幽怨的很,還盯著我看。
我沒搭理他,繼續去師父齊老先生那裡炮制藥材,早出晚歸的,對村裡的話也不在意。
但是其他村民和村長不願意,把那幾個好事兒的人罵了一通。
「你們一天天吃飽飯闲著沒事兒做是吧,看不得人家一點好啊?」
「也不想想自己那日子怎麼來的,現在就來埋汰人,真是端起碗吃飯,放下碗罵娘。」
「不愛過好日子就滾出村子去,跟你們一個村子,丟人。」
有這麼一通罵,那幾個人再不敢說什麼,還被家裡人埋怨了一通,說跟他們住在一塊丟人。
這些事兒我們都不知道,還是大丫娘跟我說的,她還叫我放寬心,現在村子裡沒人敢跟我們家說個不字。
我直點頭,心裡也是暖暖的。
至於說親的事兒,大哥回來了,我也不用再招贅,那就還是慢慢尋摸,看有沒有什麼合適的。
因為大哥當了將軍,條件水漲船高,給我說親的條件也高起來。
大丫前兩年嫁了出去,孩子都要生了,看我不著急,還來催我。
「你長這麼水靈,有手藝,大哥還是個將軍,找什麼樣的找不著,可也不能這麼不著急,好男人啊就跟盒子裡的甜糕一樣,別人吃了,你就沒得吃啦。」
我也學了些把脈的醫術,給她看了診,叫她少吃甜糕,免得影響孩子。
她把最後一塊甜糕塞我嘴裡,「知道啦,你可真是啰嗦。」
過了幾個月,沈姨帶著沈不語突然回來了。
18
「這一趟進京可累S我了,京城裡的人換了一批,但說的話做的事兒,還真是沒變,沒意思。」
她帶了大包小包回來,還買了馬車,讓人把東西搬下來,給了銀錢,就叫人走了。
我跟娘還以為那是沈家新買的下人呢。
她從懷裡摸了一根金釵插在我娘頭上,又把金镯子套在我娘手腕上,一屁股坐下,叫我去倒茶,問今天吃什麼。
我娘看著她,有點傻眼。
「你怎麼回來啦?」
我娘笑道,「不回來做什麼?我在京城也沒什麼事兒,不言改做了文官,軒兒還留在京城照應他。」
「皇帝說把沈家家財還回來,我又把大部分還回去了,連年打仗, 國庫裡空著呢, 他看我這麼識相, 給了我一個诰命夫人,還賜了塊金牌。」
「我在京城也沒什麼事兒,不就回來了嗎?」
她呼啦啦說了一通,又一拍額頭, 「對了, 我還給你也請了诰命的封賞, 你得跟我回京城一趟,軒兒的親事也要說,你得親自去盯著點。」
她起身轉悠了一圈,「剛好我們都去京城轉一轉, 這段時間就請人把房子重新蓋起來, 咱們倆以後作伴住這裡,總得蓋的寬敞點。」
她說了一通, 總之就是她不走了, 要留在村子裡。
沈不語也進屋去,換了平時穿的衣服,還去院子裡翻看晾曬的藥材。
我娘有點傻眼, 「那, 那, 那……我再去炒倆菜。」
她板著臉出去,進灶房的時候就笑起來了。
「這個沈懷玉,真能折騰。」
嘴上嫌棄, 心裡倒是歡喜的很。
那金釵上的流蘇晃啊晃,金燦燦的,也沒有她的眼睛亮。
第二天, 她還換了一套新衣裙,戴著金釵和金镯子, 在村裡晃悠了一圈。
顯擺呢!
後來, 大房子蓋起來,大哥在京城成了親, 是他以前戰友的女兒, 長的大大咧咧, 性格很好, 有點像沈姨。
我也還是招了贅,就是我那總愛吃的小師兄。
他是師父收養的孤兒,家裡早就沒有親人, 也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,最喜歡就是人多熱鬧。
跟我進了陸家, 每天看娘和沈姨鬥嘴, 他能多吃兩碗飯。
也不知道他是喜歡聽熱鬧, 還是真喜歡我家的飯。
而不語每天就忙著種田種藥材, 曬的越來越黑,對相親也毫無興趣。
她的婚事就愁壞了全家,眼下都催著她, 可算是沒人盯著我了。
我翻看藥材的時候,盯著天空看了看。
正是我生日前後,夏季時節, 剛剛好的天氣,剛剛好的日子,剛剛好的人。
(完結)